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6月2日,有一群人从全国各地汇聚杭州,提升随手而起的"医善"水准。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民族传统技艺(书画装裱、古籍修复方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开班。 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于2013年底,是公益性基金,终点围绕创作生产、宣传推广、征集收藏和人才培养四大方向进行资助。和其他同类政府...
5月29日,浙江省博物馆原创展览"江南生活美学" 在台北景文科技大学隆重开幕。景文科技大学校长洪久贤、新北市文化局副局长于玟、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雍泰岳、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副董事长严隽泰等出席开幕式,共同为展览剪彩。 除了景文科技大学师生,开幕式现场还吸引了众多文艺团体负责人及学校周边社区的民众前来观展。更有当地"清风雅乐"国乐团带来精彩的古筝及竹笛表演,展览在悠扬的乐声中拉开序幕,江南丝竹...
也许只有在现场,你才会相信,位于山西大同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第三窟,被原比例、高精度复制到千里之外的青岛。文献记载,它开凿于北魏,是可容纳3000余人的大型塔庙窟,形制罕见,我们熟悉的那尊阿弥陀佛高10米,面部圆润丰满,神态超然。云冈石窟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数字化团队前后历时两年,复制窟整体长17.9米,宽13.6米,高10米,真正实现了云冈石窟第三窟1∶1还原,这是世界上首次使...
6月3日第47个世界环境日,由丽水市博物馆和丽水市环境保护局莲都区分局共同举办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我心中的绿水青山"活动在市博物馆一楼序厅举行。 活动中,上百名未成年人举起他们稚嫩的小手,宣誓自我奉献的决心,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建设"美丽莲都"的行动中。随后,开展百名儿童绘画比赛,一位位小朋友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莲都区的绿水青山。 通过开展此次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的"六...
图一(左)图二(右) 花釉瓷器是河南地区唐代瓷器中一个创新品种,古玩界称"唐钧".在黑釉、茶叶末釉、酱褐釉或灰白釉等地釉上点缀出蓝色、天蓝色、黄褐色、灰紫色或乳白色彩斑,给人以天然造化、变化莫测之感。唐人南卓《羯鼓录》中就有"鲁山花瓷"的记述。文博界把河南鲁山段店窑、郏县黄道窑、禹县下白峪窑、内乡邓窑及山西交城窑、陕西黄堡窑等处发现的花瓷产品,通称为"鲁山花瓷".鲁山花瓷创造了二液分相釉...
白地套蓝玻璃缠枝花卉纹朝冠耳炉,通高18.2cm,口径15cm。清宫旧藏。 炉身圆形,盘口,短颈,鼓腹,朝冠耳,兽蹄形足,内附铜胆。炉体为有模吹制,足与耳为模铸,有铆榫再经粘接而成。炉体以白色玻璃制成,套半透明蓝色玻璃碾琢出花纹。口沿琢饰回纹,颈饰蔓草纹,腹部环饰缠枝花卉纹一周,其中盛开的三朵大花分别与三足的位置相对应,足阴刻卷云纹。口沿一侧阴刻楷书“乾隆年制”横行四字款。 清代宫中重...
掐丝珐琅狮戏纹藏草瓶,明中期,高20cm,口径7.5cm,足径8.2cm。清宫旧藏。 瓶盘口,短颈,鼓腹,肩部装饰铜镀金錾花螭纹一对,圈足。通体浅蓝色珐琅地,瓶腹饰掐丝狮戏球纹,填红、黄、蓝、赭、绿等色珐琅釉,空间满布彩色祥云纹。足内镌楷书“大明景泰年制”六字款。此藏草瓶花纹布局繁密,为明中期作品,口、颈及镀金錾花装饰系后配。 明代中期,掐丝珐琅器的生产继续发展,并在花纹装饰方面产生了...
白釉黑花猴鹿纹瓶(西夏) 高42厘米,口径7.8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西夏是另一个少数民族——党项族建立,他们生活在草原与大漠之间,汲取着中原文化的营养,又不肯完全被汉化,仍执着地保持自己的风情。但是,西北的山水毕竟与中土相连,我们仍能从它的器物中看到血脉相融的迹象。 顽猴戏鹿 此瓶是一件民间生活用瓷,瓶口外撇,短颈,丰肩,长腹,宽圈足,砂底无...
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据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明器,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宋代,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不仅器形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装饰技法也突飞猛进,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对此,《清高宗御制咏瓷诗》咏宋代瓷枕曰:“修内当时秘,千年制朴淳。通身辞火气,彻体蕴精神。木以阳城重,玉非荆国珍。不须更鼓响,防值碎...
粉彩镂空灯瓶(清乾隆) 清朝乾隆皇帝对于书画诗词及各类工艺品的喜爱,可说是达到了极其狂热的程度。而他对瓷器的欣赏,更是喜爱有加,经常在瓷器上题款作诗。在他的倡导和影响下,当时上流社会崇尚“风雅”之习气蔚然成风。一些瓷窑为了迎合乾隆皇帝的喜好,竞相制作新产品。其中,江西景德镇窑厂的督陶官唐英,更是不惜一切代价,挖空心思,烧制出一些奇特淫巧的瓷器产品,以取媚于圣上,从而使瓷器一时出现了很多创...
宋吉州窑绿釉划花瓷枕 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季纳凉寝具,北宋张耒在《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中说:“巩人作瓷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这是古人对瓷枕的赞美。按用途分为生活实用枕、随葬冥器和医用脉枕。 瓷枕最早见于隋,唐以后大量生产,宋代以磁州窑系制品最为丰富,有长方形、腰圆形、云头形、鸡心形、六角形、八方形、椭圆形、银锭形等样式,也有塑成孩儿、卧女等人...
金代白釉剔花筒式罐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宋、辽、西夏、金、元是中国陶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频繁的战争没有阻挡住陶瓷匠师们的探索,尤其是每当战争停止、和平来临,农业不再遭受战争的破坏,当商业复苏,城市又开始喧闹起来之时,瓷器制造业就得到迅速发展。在这400年间,南北大地窑场密布,瓷器出现了许多新的装饰和造型,形成了五大名窑六大窑系。宋时以汝窑、官窑、龙泉窑为代表的青釉瓷器如玉一般青翠滋润,色彩温...
如果有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一种服饰物,古人和我们用的是一样的?答案是:有!这种东西就是皮腰带。这么回答其实并不精确,用皮子做腰带没什么讲头,只要把皮子裁成一条即可。重要的是如何把裁好的皮条固定在腰上,也就是如何扣结皮带才是关键。就是在这一点上我们才发现,一两千年前的古人用的方法,和我们现在的方法几乎一样。 一、千古同一腰带 当然,这样说对古人是不公平的,应该是说在这一点上我们还...
白陶鬶(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 高29.7厘米 1960年山东省潍坊市出土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在众多远古文化遗存中,人体造型艺术及其传统是一个有趣而又带点神秘色彩的话题。人是万物之精,以人为模型塑造的作品,反映了原始人对自然世界的理解和创造。这件彩陶壶不是单纯地塑造人体,而是将人形贴塑于壶上,可能具有更加复杂的意义。 壶用细泥红陶制成。敞口鼓腹...
蛋壳黑陶杯(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 高26.5厘米 山东省日照县出土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中国古代陶器中,有一个群体特别与众不同,它仅见于山东境内龙山文化的早中期遗址,可能与此地独有的陶土材质和独特的制陶方法有关,也是当地人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的反映,它就是蛋壳黑陶,而高柄杯又是其仅有的一种器形。 这件蛋壳黑陶杯的器形可分为三部分,上面是一个敞口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